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方面,全面、系统、科学地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充分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时代场景和战略顶层设计。站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高度,审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滋养、文化保障、文化志向,对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富的文化滋养。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包含着文化的现代化,而且包含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的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站在人类真理和道义双重制高点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文化来源,从而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上向世界展现了无与伦比的从容、自信、坚毅和淡定。中国式现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以这“两个结合”生成的思想文化为引领的伟大历史进程和正确发展道路。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维逻辑和价值理念上的高度契合,实现了两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的深度贯通和融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打破了西方国家对现代化理念的绝对话语权,重新书写了超越西方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正是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守正与创新、固本与培元的深度对话,形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气象。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阻力和矛盾,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是重要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在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必然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了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呈现出文化更加繁荣和蓬勃发展的壮丽图像。这就充分表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价值选择与文明形态创造,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和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化进步、文明创造的历史过程。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文化新辉煌,是独具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实践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润泽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过程。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崇高的文化志向。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要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努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其生命力和影响力,又要秉持开放、包容、平等、互鉴文明新理念,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胸怀,深入开展同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人类文明的理解、欣赏与借鉴,吸纳外来文化精华,推动中华文化不断丰富。既坚定文化自信,又善于文化对话,既坚定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又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既以文化创新创造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现代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相协调,推动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相统一,又要增强伟大历史主动,自觉站在世界历史制高点,引领人类历史前进的方向和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更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从而让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彰显大国应有的世界文化担当。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忘本来,借鉴外来,面向未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文化启迪。
来源:《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7日 02版)
作者:田鹏颖